与佛同在 与善同行——上海天马山圆智寺义工组慰问宝贝之家公益行!

上海天马山圆智寺 发布日期: 2018-08-03浏览: 6454

 721日,周六。圆智寺的智工代表和樊登读书会的书友们再次来到宝贝之家,为妈妈和宝贝们送去圆智寺禅田的有机蔬果和家里做的健康素包。自从上周六听说“宝贝之家”后,张总就一直记挂在心,特意用有机面粉手工做了几大笼包子,带去慰问妈妈们。

“宝贝之家”是无偿为来自全国各地福利机构的病残孤儿筹集治疗费用、提供术前术后临时养育以及医疗救助的公益机构。这些病残孤儿大多来自贫困地区,在好心人或是基金会的资助下到大城市接受手术,但手术结束后这些孩子依旧需要专业的术后护理。几位在医院做志愿者的妈妈注意到了病患孤儿这个弱势群体,在20085月成立了“宝贝之家”。

宝贝之家坐落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一栋宿舍楼里,只去过一次的李会长指引路线,七拐八拐的,却似轻车熟路。而医院里的安保人员,听说我们是去宝贝之家的,也一路绿灯,挪开路障,让我们通行。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啊?又会有一群怎样的人呢?一栋普通的宿舍楼,门楣上有一块小小的银色牌子——“爱佑·一汽-大众奥迪上海宝贝之家”,低调到很容易被忽略。李会长带我们进门上二楼。这是一层普通的宿舍楼,长长的过道,两边对称分布着房间。只是进门处的自动消毒液、一整筐鞋套,以及走廊墙上天蓝色的防撞软包,在告诉我们,这里的特殊。 

智工和书友们陆陆续续到了,大家手提肩扛,把蔬果搬上楼。一下子多了十几个人,走道显得更窄了。但大家都有序而礼让,每一次擦肩而过,都微笑致意。走道的尽头是厨房,除了我们的心意,还汇聚着更多爱心人的捐赠。由于我们从松江赶来,已经过了宝贝们和社会志愿者的互动陪伴时间(下午二点——四点)。这会儿,他们正在三楼各自的房间里由妈妈们看护着。因为孩子们大多身体虚弱,对卫生要求很高。在田间劳作了一天,汗流浃背的智工和书友,也自觉地选择不去打扰他们。 

宝贝之家的创始人之一张晓华老师出来迎接我们,她首先带我们参观了“小熊堂”。这是爱心志愿者们发起的公益组织,他们一针一线缝制手工玩偶,通过义卖为宝贝之家的孩子们筹集医疗费。也有志愿者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来的,这颗爱心的火种,早早地就种进了孩子的心田。

过道里的照片墙,贴着一部分来过宝贝之家的宝贝和义工们的照片。和想象中的不同,无论大人、孩子,大家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微笑。孩子们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,眼神中透着希望和信任。他们被打扮得很洋气,如同每一个家庭的宝贝一样,有精心拍摄的艺术照,还有“爸爸妈妈们”温暖的怀抱。张老师笑着说,很多人来之前都会认为,一个救助那么多病患孤儿的地方,氛围一定很压抑、很悲惨。但实际上,我们感觉这里充满了希望和温暖!

为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宝贝之家,张老师带我们走进了一间带电视的活动室,大家席地而坐,通过影片了解宝贝之间的前世今生。伴随着背景音乐《我们都一样》,我们看到了很多孩子来宝贝之家前的样子:弱小的他们,很多都插着鼻管。但是,经过专家医生们的全力以赴,和妈妈们的精心护理,他们一个个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,重获新生。还有不少宝贝被领养,在新家里被爸爸妈妈们视若珍宝。看到这些命运多舛却又永不言弃的宝贝们,除了心疼,还有震撼!生命脆弱,但又坚韧。世间有缺憾,却又不乏人性之光!

《宝贝之家的一天》记录了妈妈们忙碌的一天。早晨六点,新一天的开始,妈妈们为宝贝们一个个穿衣、喂饭、护理……八点半,医疗志愿者带宝贝们去医院就诊,常常一抱就是几个小时……中午时分,趁宝贝们午睡时,妈妈们积极锻炼身体,保证精力和良好的心态。晚上,两小时一次的夜班查房,一夜又一夜,为宝贝们喂奶、盖被、甚至外出就医……影片最后,一位妈妈提到她曾照顾过的一个宝贝。“他还知道照顾我咧!那时候,我陪护时太疲了,就睡着了。他还知道给我盖上衣服。他才一岁多……”这位妈妈抹着眼泪,泣不成声……她把他们真正当做了自己的孩子,而他们也把她当做了真正的母亲。

孙妈妈来宝贝之家已经七年了,她动情地为我们讲述宝贝之家对她心灵的触动。这里的每一个宝贝都是如此坚强,即使命运给小小的他们设置了大大的障碍,但只要有一线生机,他们都决不放弃!只要有一丝温暖,他们便绽放笑颜!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,我们的生活也会遇到困境,但相对于这些努力的宝贝们,我们拥有的又是多么丰厚啊!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爱生命,怨天尤人呢?生命如此珍贵而难得,我们更加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,使之更有意义。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