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马山圆智寺历史文脉研究(五)----宋代园林

圆智寺 发布日期: 2016-04-28浏览: 2543

唐末《作庭记》(894-1185),比计成《园冶》(明末)早五百年,重理水之法,是世界上最早的造园专著。

宋代园林四大特征:

 简远、疏朗、雅致、自然。

 以山为景,建筑点缀其中,引水成湖,形态完整。

 趋于文人化的寺庙园林:

 世俗化,更倾向于文人园林。造景的意境更多从书画作品而来,尤其重视全山与全水的刻画。

 寺外注重登山香道、自然山水环境。

 寺内满足宗教和游玩,分为独立园林、廊院、天井庭院、曲尺空间。

 独立园林构景采用亭、廊、桥和楼阁,以塔、经幢、放生池为宗教小品。

 简远(以艮岳为例)

 简远而意境深远,以少胜多、以一当十

 造园诸要素不追求品类之繁杂

 不过多划分景域或景区

 
疏朗(以富郑公园为例)
 
园林的整体性强,不流于琐碎。
 
筑山:主山连绵,山势多平缓;
 
水体:大面积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;
 
植物配置: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;
 
建筑:布局之着眼于疏,个体多于群体。
 
雅致(以沧浪亭为例)
 
宋时期文人沉湎隐逸的雅趣便成了逃避现实的唯一的精神寄托。
 
园中种植形态高雅的花草。
 
院中的题字成为体现高雅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 
天然(以沧浪亭为例)
 
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。
 
园林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、利用原始地貌。
 
园内建筑物更注重借景,使得园内园外相结合而浑然一体。
 

 

 

经典园林案例分析

  • 金明池争标图

    宋张择端笔下的《金明池争标图》代表了当时皇家园林的风格,挖池造山,形成大水面,造桥连接湖心岛,以湖心岛建筑为中心,周围形成公共活动的场所。湖水如镜、天水一色,水上的拱桥与水下的影子融为一体,浑然天成。
  • “飞虹”仙桥
  • “又西区数百步乃仙桥,南北约数百步,桥面三虹,朱漆阑楯、下排雁柱,中央隆起,谓之骆驼红,若飞虹之状。”——《京东梦华录 · 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》“波底画桥天上动,岸边游客鉴中行。” ——宋 郑獬《游金明池》
  • 水心五殿
  • “桥尽处,五殿正在池之中心。四岸石甃,向背大殿,中坐各设御幄,朱漆明金龙床,河间云水,戏龙屏风,不禁游人……”——《京东梦华录 · 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》
  • 挖池的泥土堆积于池的中央,撮土成山,叠石造景,并在南方收得诸多奇花异草种于其上,建成池心人工岛。

    资料来源:上海联创都市再生设计研究院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 

分享:
下一篇: 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