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马山圆智寺历史文脉研究(四) ----宋代寺庙的研究

圆智寺 发布日期: 2016-04-27浏览: 2751

 

 

关于宋代建筑较全面的文献史料,除《营造法式》外,五山十刹图是唯一仅存者。

 

五山十刹图

作者是入宋日僧所作的南宋禅寺大刹的实录,是有关江南寺院建筑最翔实、完整的重要文献资料,其绘卷被指定为日本国宝。

 

 

 

成图时间:

五山十刹图作成于淳祐八年(1248年)。时值南宋晚期,下距元灭南宋,尚有30年。

名词解释:

所谓五山十刹之制,是南宋寺院建置的一种形式,在性质上是南宋成熟完备的官寺制度的典型表现,具体表现为寺格等级制度。

图纸内容:

五山十刹图内容包括:伽蓝配置、寺院建筑、家具法器、仪式作法

 

 

 

 

 

经典案例分析

>国清寺

作为建寺的基地,此处朝阳开敞。在东南方向灵禽峰与祥云峰之间,有一条相当开阔的山谷,成为引风道。使国清寺在炎夏能得到东南风的吹拂。

西南方向,县城通向寺院的进口方向,有一片开阔地.开阔地前方有一小山,曰“木鱼”,为进入国清寺的第一道大门。

穿过七塔,至国清寺的第二道大门——“五峰胜景”亭。国清寺土黄色围墙在树荫里隐约可见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虎跑寺

穿越与停留:在引道的尽端由亭子来进行空间转化,当游人到达亭子时一个意料之外的水院出现在视线中,令人欣喜若狂

轴线:T形轴线与原有山地的等高线走向垂直

水:不同尺度、高差、意境的水池设计

为了加强这种台与台间的整体性屋顶处理成勾连搭。这在江南是非常少见的。

寺墙:光影、石、树、草、伸出墙头的屋顶、黄墙、爬藤,是时间把它们组合成完美。

 

志莲净苑

空间格局研究

宋画中的建筑与山水形式明确的呼应关系。

在《山水楼阁图》之《东山别墅》中,别墅主体建筑处于建筑前的山石与远景         前后山峰轮廓的交点共同构成的控制线上。

在《山水楼阁图》之《春色先降》两个主要建筑正脊中央的宝鼎分别于背景山         轮廓的两个突起山峰呼应。

在《山水楼阁图》之《芙蓉园》中,近景的主体建筑则是与背景山体轮廓的平折处相呼应。

重要空间要素以山水定位和对景的构图模式:

  • 城墙走向要对山;

  • 湖潭池塘的岸边走向、道路或水路等要对山;

  • 建筑的轴线要对山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资料来源:上海联创都市再生设计研究院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