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马山圆智寺历史文脉研究(一)----历史上的松江

圆智寺 发布日期: 2015-11-06浏览: 4427

天马山的地理环境

民间有云“千年上海看松江”。松江,即上海西部冈身地带,形成于距今6800-3200年间,是上海最早的成陆区域。


据考古发现,距今约6000年,先民们就在九峰一带劳动、生息,创造了崧泽型和良渚型等古文化。松江古称华亭,别称有云间、茸城、谷水等,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。

 

据史书记载,早在三国时期,松江就因九峰三泖一带水草丰盛,而栖息着大量野生动物,更适合梅花鹿的繁衍生长。种群之大一度成为吴王孙权的猎场,鹿茸因功效独特被封为皇家贡品,显赫一时,松江因此得名“茸城”,又称五茸城。

民间流传松江是江南鱼米之乡,“莼鲈之思”使外出官宦经商者就像“十鹿九回头”—— 十有九人怀乡而思归。
北宋时期,华亭县的海盐年产量达到了1360万公斤,到了1134年。华亭开通了滨海河道,使得海盐外运以及粮食的运输大大便利。来自海盐的巨大收益使得华亭县一跃成为了东南壮县。



松江隶属关系及名称

秦代  会稽郡的娄县、长水县和海盐县 三县

三国  设华亭侯,始称“华亭”

唐代  苏州吴郡华亭县

五代  嘉兴开元府华亭县

南宋  嘉兴府华亭县

元代  浙西道松江府

明代  苏松道松江府

民国  江苏省松江县

松江的自然环境

2000年前的松江自然环境湖河纵横,山峦起伏。明代文人画家沈士充曾描绘了松江九峰三泖的静美之色。(九峰:佘山、天马山、横山、小昆山、凤凰山、厍公山、辰山、薛山和机山,其中天马山海拔最高,98.2m。三泖:松江、青浦、金山至浙江平湖间相连的大湖荡)

府境诸山自杭天目而来,累累然隐起平畴间。长谷以东,通波以西,望之如列宿。排障东南,涵浸沧海,烟涛空翠,亦各极其趣焉。而九峰之名著。——嘉庆《松江府志》

松江的佛寺发展
绘于初唐第323窟南壁“石佛浮江的故事:海上来佛” 共四组画面,描绘吴凇江口迎佛的情景。“晋建兴元年(313年)癸酉之岁,吴郡娄县界松江之下,号曰沪渎。此处有居人,以渔者为业。 西晋建兴元年,有两石像浮于江浦,吴县人朱膺迎置于重玄寺,视其背则有铭,盖七佛中之二,曰维卫、曰迦叶。”-南朝梁简文帝萧纲《开元 寺浮海石像铭》 


资料来源:上海联创都市再生设计研究院


 

分享:
上一篇: 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