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般若智慧】:妙灵法师《金刚经》二十七疑释(八)----正宗分

妙灵法师 发布日期: 2016-07-25浏览: 4272

佛教经,律,论三藏, 卷帙浩大,但是在中国社会广为人知、 传播较广、影响较深的, 只有几部经典,《金刚经》便是其中之一。人们把《金刚经》与儒家的《论语》、道家的《道德经》、《南华经》并列视为儒释道三家的宗经经典。唐玄宗为了推行三教并重的政策, 亲自注释《金刚经》、《孝经》、《道德经》, 颁行天下。由此可见,《金刚经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。

所有一切众生之类,若卵生,若胎生,若湿生, 若化生,若有色,若无色,若有想, 若无想,若非有想非无想。

1.安住降心答问。此明要发“广大心”。所有一切众生,共有九类, 三种差别。(一)受生差别,其有四种:一卵生;二胎生;三湿生;四化生。(二)依止差别,其有两种:一有色依止,即欲界、色界;二无色依止,即无色界。(三)境界差别,其中有三种:一空无边处,识无边处,是有想有情所缘之境;二无所有处,是无想有情所缘之境;三非想非非想处,是三界有顶之有情所缘境。无想者,无有粗想, 非无细想,故名无想。三界九类,概括一切有情而无余。所以对广大所缘之境,皆是我所度的有情。如是降伏其狭小之心,而安住广大心,亦名无边心。遍照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心,而度脱之,名为无边心。

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

此明要发无上心,即无住处涅槃。不共二乘,故名第一。经中说“我”者,是如来指诸菩萨中,发大菩提心的菩萨所称。“灭度”者,“灭”是寂灭。“度”是解脱。意谓证入无余涅槃,而得清净解脱,名为“灭度”。言“涅槃”者,《成唯识论》说有四种涅槃:一、自性清净涅槃,是凡圣同具;二、有余依涅槃,断烦恼障,而有苦依身存在,故名有余依;三、无余依涅槃,身出生死,苦无依故,此是小乘以为“灰身灭智”为无余。而无余有三种:即烦恼余、业余、果报余。大乘则以三种究竟为无余。所以《大度智论》说:“四住地烦恼尽,名为有余,五住地烦恼尽,方名无余故:。四、无住处涅槃,”我皆令入无余涅槃“者,此时菩萨悲智双运,不住变易生死,不住二乘”灰身灭智“涅槃, 乃是发第一无上心,入于无住处涅槃。且如诸菩萨,能降伏卑劣之心,度无量众生并不难,况菩萨更发第一无上心,令众生入无住处涅槃,何难之有。

(未完待续)

 

分享: